桦说“诉源治理”|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被告身份不明确,法官主动“调身源” 发布时间:2024-05-27 09:50:35
找不到人,无法提供被告的身份信息,一直是很多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路上的“老大难”。家住桦川县悦来镇的刘女士,日前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
刘女士之前借给朋友5000元,朋友在收到钱、打了张借条后就联系不上了。无奈,刘女士到法院起诉想要通过法律手段索要借款,法院工作人员在收到刘女士提交的立案材料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后,立即启动了身份信息查询机制,联动公安机关帮助刘女士查询到了被告信息,解决了刘女士的烦恼。近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就此事进行了报道,让我们来看看详细情况……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法治频道2024年5月5日节目报道片段)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桦川法院在践行司法为民、服务群众工作中还有哪些具体做法?
01
着力部门联动,扩大定分止争“朋友圈”。充分利用乡镇和法庭之间联系紧密的特点,在立案庭设立1个诉调对接中心,在全县9个乡镇(社区)综治中心设立诉调对接站,在各村屯设立由法庭法官负责的联络点,采用“1+9+N”工作模式,在全县构建起“立案庭+诉调对接站+法官联络点+人民调解员”“庭、站、点、员”四级联动的矛盾纠纷梯次化解体系。当纠纷涉及道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医疗、劳动争议等专业领域时,邀请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协助开展诉前调解,目前已完成对接12个专业部门。深化联动共建,与劳动部门、公安机关、司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动解纷机制,打造多元化解矛盾合作平台,提高矛盾化解能力,提升纠纷处理的专业水准,增强司法公信力。
02
推行“全域通办”,拓展便民诉讼“服务圈”。构建诉讼服务大格局,对属于县域内管辖的案件,当事人可以不受居住区域的限制,就近选择法院立案庭和三个法庭办理相关手续,就诉前调解、申请立案、材料收转、诉讼费缴纳、法律咨询、诉讼保全、诉讼档案查询等7个诉讼服务事项实现跨域服务,让当事人在县内全域享受最便捷的司法服务。
03
完善法官进网格,画好双向“同心圆”。持续推动“法官进网格”,依托县域网格治理平台,线上搭建“无讼村居微信服务群”,线下选派17名法官和法官助理,按照“一员多格”的配置原则,下沉基层网格,全面对接基层网格730个,一方面,发挥法官作用,承担纠纷调解员、普法宣传员、法规讲解员、诉讼服务员的角色,为基层百姓提供全面便捷的司法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格员熟悉人员情况、了解社情民意、善于做群众工作等特点,让网格员承担起社会调查员、作风监督员、维稳联络员、人员陪审员等角色,帮助法院解决查人、送达、维稳等方面的难题,实现互惠互利。
桦川法院在对待每一个案件和每一个当事人时都下足功夫,在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同时,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暖和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