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征程中,基层司法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力求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且富有人文关怀的司法服务。黑龙江省桦川县人民法院星火人民法庭的“双语”调解室,便是这一探索浪潮中的生动范例。近日,《中国审判》基层新实践栏目刊发了该院“双语”调解室相关情况,彰显出基层司法新实践的独特魅力。
本刊讯 近日,黑龙江省桦川县人民法院星火人民法庭的“双语”调解室成功化解一起朝鲜族同乡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原告吴某与被告金某同为朝鲜族,吴某目前身处韩国,金某向其借款25万元,到期未归还,吴某催款无果后起诉。法院受理后,考虑到双方的同乡渊源,决定采用调解方式,邀请通晓朝鲜族语言和习俗的调解员到“双语”调解室,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原告远程参与庭审。“双语”调解室充满朝鲜族风格,从民俗画作到色彩搭配、装饰细节,营造出亲切氛围,拉近当事人心理距离。调解员以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唤起双方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引导其从朝鲜族崇尚和睦的价值观出发理性分析问题。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修复了彼此的情谊。此次调解以文化为媒,诠释了民族文化在司法调解中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魅力。
文/李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