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预算公开 业务分析库 决算公开

 

从“红色沃土”到“民族家园”:桦川法院特色调解室的解纷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15 09:08:33


近期,《中国审判》“基层新实践栏目”以“文化‘破冰’ 助力解纷”为题,对桦川法院“双语”调解室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刊载,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报道不仅是对桦川法院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上创新举措的认可,也为各地基层法院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经验,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到桦川法院别具一格的司法实践探索上。

在社会治理的宏大棋局中,基层法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桦川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构建“红色”调解室和“双语”调解室,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注入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基层司法实践之路,其相关经验做法值得深入探究与借鉴。

“红色”调解室: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司法为民

桦川县法院横头山法庭辖区内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同志曾三次到此开展革命工作,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法庭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独特优势,将红色文化与司法调解深度融合,打造了“红色”调解室。

走进“红色”调解室,仿佛踏入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河。墙壁上悬挂着的革命文物复制品、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展板,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这些红色元素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激励着法庭工作人员时刻牢记司法为民的初心与使命,将红色精神融入到每一次调解工作中。

在实际调解过程中,“红色”调解室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在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办案法官充分利用“红色”调解室的特殊氛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以革命先辈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切入点,劝解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面对双方的僵持不下,法官耐心地从法理、情理多方面进行分析,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更体会到司法的温度。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被告方同意分期返还原告欠款,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化解了这起复杂的经济纠纷。该调解室成立后,多个调解案例先后被长安网、黑龙江省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国家、省级媒体刊载、转发。

自“红色”调解室成立以来,类似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它不仅是一个解决纠纷的场所,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里,红色文化的熏陶让法官们时刻保持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善良与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双语”调解室:文化整合搭桥,促进民族团结

桦川县人民法院星火人民法庭辖区聚居着不少朝鲜族同胞,为了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他们的纠纷,法庭设立了“双语”调解室。“双语”调解室充满着浓郁的朝鲜族风格,从墙壁上悬挂的朝鲜族传统民俗画作,到室内装饰采用的朝鲜族特色色彩搭配,再到桌椅摆放、装饰细节都遵循着朝鲜族的传统习惯,每一处都精心设计,旨在营造出一种亲切、熟悉的氛围,让朝鲜族当事人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化解朝鲜族同乡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时,“双语”调解室的优势尽显。年初,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法庭受理案件后,考虑到双方的同乡渊源,决定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纠纷。之后邀请了通晓朝鲜族语言和习俗的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让身处韩国的原告远程参与庭审。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以“双语”调解室的朝鲜族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与双方当事人亲切交谈,唤起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共鸣。从朝鲜族重视家族、同乡情谊的传统,到崇尚和睦、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调解员运用对朝鲜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引导双方理性分析问题,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用朝鲜族语言进行劝解,让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起跨越国界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修复了受损的同乡情谊,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司法实践中绚烂绽放!

双室联动,共筑基层治理防线

“红色”调解室与“双语”调解室虽然各具特色,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实际工作中,桦川法院充分发挥两个调解室的优势,实现双室联动。对于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且具有复杂历史背景或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法院会综合运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和民族文化的情感纽带作用,多维度开展调解工作。

通过构建“红色”调解室和“双语”调解室,桦川法院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司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未来,桦川法院将继续深化特色调解室建设,不断探索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让司法更有温度,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更多的司法智慧和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