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讨薪,被告坚称已结清款项并甩出铁证,原告却咬定分文未收,真相究竟为何?桦川法院横头山法庭受理这起棘手纠纷时,被告远在外地,无法到场。“龙法和”云上法庭、先行调解闪亮登场。本以为证据确凿的案件,却在调解中陷入僵局。办案法官冲破迷局,令人意外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场充满反转的调解,最终如何让各方心服口服?、、、、
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道路上,桦川法院横头山法庭始终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诠释定分止争的使命担当。近日,该法庭通过 “先行调解 + 云上法庭” 模式,成功化解一起复杂的农民工讨薪案件,让法律的温暖照进每一位当事人心间。农民工兰某自2021年起受刘某雇佣,前往北京从事力工工作。2024年7月返乡后,在嫂子黄某的询问下,兰某称工资尚未结算。黄某联系刘某,对方虽承诺结算却一再拖延。无奈之下,黄某带着兰某来到横头山法庭起诉维权。法庭对此案高度重视,考虑到被告刘某身处外地无法现场庭审,迅速启用 “龙法和” 云上法庭功能,并联合调解员开展先行调解,为双方搭建沟通桥梁。调解过程中,刘某坚称已结清兰某8000元工资,并出示视频资料和通话录音作为证据,同时表示另外11500元是兰某为其他公司工作的工资,自己仅能帮忙催要。案件一时陷入僵局。关键时刻,法官李芳芳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双方的叙述中捕捉到关键线索。经过深入询问,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兰某出于对嫂子的不信任,要求刘某隐瞒工资已支付的事实。得知真相的黄某伤心不已,兰某也深感羞愧。面对剩余11500元工资的支付争议,法官李芳芳充分发挥专业素养,向刘某耐心释法明理。尽管该部分工资是兰某为其他公司提供劳务时产生,但鉴于刘某自认将兰某派往工作这一事实,从法律角度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刘某最终同意支付这笔工资,并当场通过微信转账4000元,约定剩余款项两天后结清。纠纷成功化解后,兰某和黄某连连感谢法官为他们讨回了辛苦钱。刘某同样对 “龙法和” 网上开庭功能赞不绝口,坦言这一创新举措让自己无需两地奔波,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支付完工资后,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地。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不仅彰显了桦川法院横头山法庭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能力,更体现了法官们一心为民的司法情怀。法庭干警依托云上法庭技术,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横头山法庭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坚持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持续落实“五牢记五融合”党建与业务融合实施体系,深化“四化四解四到位”,紧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标,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暖心的司法服务,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三审:刘立兵
二审:王晓冰
一审:邹振海
编辑:冯静祎
摄影:刘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