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桦川县人民法院高效审结的桦川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再获重磅关注,被新华社专题报道,此前该案例已先后受到省、市级媒体重点关注,并在佳木斯中院典型案例分享会上作经验交流,多级媒体的持续聚焦与典型案例的示范推广,既是对桦川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保民生、稳就业、救企业”成效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司法服务大局、守护群众福祉的有力肯定。
新华社客户端哈尔滨9月20日电(记者戴锦镕)2024年冬天,黑龙江省桦川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热危机。承担全县64.5%供热面积的桦川协联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陷入破产困境,资产负债率高达213%,6亿元债务如巨石压顶,2.7万户居民、23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面临断供威胁,200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危机突至:民生企业陷入绝境2024年11月4日,桦川法院立案庭收到协联热电公司破产申请时,承办法官面对的是一个两难抉择:若按常规程序进行破产清算,虽然能够快速结案,但全县过半居民将面临寒冬断供;若选择重整,企业资产负债率极高,重整难度极大。“翻阅案卷时,一连串数字令人震撼:6亿元债务、213%的资产负债率,却承载着全县64.5%供热重任。”时任法官助理回忆道,“这不仅是法律程序的推进,更是关乎7万群众冷暖的民生大考。”合议庭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争论激烈。有法官主张按部就班进行破产清算,符合程序规定;但也有法官坚持必须优先保障民生。经过深入研讨,最终确立了“保民生、稳就业、救企业”的审判思路,决定启动“预重整+简化审”机制,同步成立保供热协调小组。府院联动:构建应急救援体系保供热协调小组由县委常委亲自牵头,法院、住建局、应急管理局、民政局等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将会议室直接变为“保供热前线指挥部”。政府层面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紧急协调2000吨备用燃料,保障企业基本供暖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局协调3家备用热源企业签订“紧急供暖协议”,民政局摸排全县低保户、孤寡老人居住情况,准备300套电暖器作为应急物资。法院则负责法律层面的统筹协调,建立每日通报机制,向各部门同步重整进展,确保所有应急举措都在法治框架内推进。这种“政企协同、多方联动”的应急机制,为后续重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破冰行动:创新解决方案最紧迫的是燃料断供危机。企业已拖欠32家供应商5000万元货款,仓库煤炭仅够维持7天供暖。最大的供应商老赵的公司扬言停止供应,最小的供应商是一对夫妻经营的秸秆收购站,12万元欠款关系着他们来年的春耕种子钱。法官团队连续三天驻扎企业财务室,核查近三年采购记录,精确计算每日燃料消耗临界值。12月9日深夜,合议庭创新推出“股东借资代偿转股”方案——由原股东先行拆借5000万元支付欠款,后续转为重整后企业股权。方案确定后,法官们连夜起草法律文书,逐字逐句核对条款合规性。张法官带着团队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挨家挨户走访供应商。到老赵公司时,对方正在办公室对着账本发愁,见到法官就激动地拍桌子:“再不解决,明天就停供!”张法官没有急着辩解,而是拿出精心制作的供暖范围图,指着上面标记的养老院、学校:“赵总,您看这些地方,要是停暖,老人孩子怎么扛得住?我们今天来不是求您,是想一起找个共赢的办法。”当老赵看到法院协调下企业出具的还款协议时,这个硬汉的眼眶湿润了:“我信法院一次!”极限救援:34天完成重整进入重整阶段,法院与政府部门展开深度协同。住建局共享近五年供暖管网分布图,税务局派驻专业人员协助核对企业纳税记录,金融监管部门全力推动战略投资人顺发物流公司1亿元投资落地。投资谈判过程充满波折。顺发物流最初只愿出资5000万元。法官带着技术改造方案五次登门,并请县发改委专家分析未来五年供热需求:“新建的两个小区将使供热面积增加30%,完成设备改造后收益会稳定增长。”经过充分论证,顺发物流最终同意全额注资1亿元。线上债权人会议上,争议达到白热化。有债权人坚持要求拍卖设备偿还欠款,直到国网代表发言:“如果供暖系统瘫痪,变电站设备在零下30度中将无法运行,届时全县电力供应都会陷入危机。”这番话让全场安静下来,各方终于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存亡问题,更是关乎整座城市运转的系统性风险。随后的7轮谈判中,法官们采取“分组沟通”策略,先做通小额债权人工作,承诺优先保障100万元以下债权的清偿比例;再与银行等大额债权人分析利弊:“如果企业破产清算,最多能拿回30%,但重整后不仅能全额收回,还能避免坏账损失。”有一次谈判持续到凌晨两点,某银行代表拍案而起:“我们不可能同意延期!”张法官默默递上一杯热茶:“您先冷静,我们再算笔账......”最终达成的“阶梯式清偿”方案:100万元以下债权1年内清偿80%,100-500万元债权2年清偿60%,500万元以上债权3年清偿50,并按银行同期利率计息。这个方案既保障了小债权人权益,又为企业重生保留了空间。机制创新:构建破产审判新范式协联热电重整案的成功,源于桦川法院创新的“三向发力”破产审判机制。一是创新机制建设,出台《企业破产案件程序指引》等5项制度文件,构建覆盖破产程序全流程的规范化体系,通过“预重整+简化审”模式,案件审理周期缩短30%;二是深化府院联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与各部门信息即时互通,协同解决税收优惠、土地处置等复杂问题;三是司法职能前移,构建“诊断-调解-预重整-申请”全链条服务机制,采用“维度量化评估法”精准识别挽救价值企业。该案创下了34天完成重整程序的纪录,成功化解6亿元债务,盘活3.7亿元资产,保障233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稳定供暖,稳定200个就业岗位,为全省法院处理涉民生企业破产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桦川经验”,彰显了司法审判在服务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